如果项目文案中有【】,中括号内的内容为注释,无需朗读。
在烟波浩渺的洞庭之滨,在闻名天下的岳阳楼附近,巍巍然屹立着一所文脉绵长、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——湖南民族职业学院。学校1993年开始开办西藏内招班,2015年开始承担青海藏区学生培养任务,2011年开始承担新疆高校毕业生来湘培养任务,2019年开始承担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委托培养任务。30年来,在这座民族校园里,各民族师生交往、交流、交融,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!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“智力援藏”“智力援青”“智力援疆”战略,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累计为西藏、青海、新疆等省区培养了近万名各类人才,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、全国教育援藏先进单位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、教育部西藏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定点培养基地、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、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。 30年来,学校始终做到“三个坚持”,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切实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。 一是坚持培根铸魂,不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。学校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毛泽东故居、刘少奇故居、任弼时纪念馆、雷锋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、文化观。建立湖南省第一个西藏班寝室党支部,2021年,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在西藏班寝室党支部开办党员夜校,邀请专家送党课进寝室,典型事例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全国职业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。 二是坚持枝繁叶茂,不断培育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。学校注重强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成立了民族教育研究所,挖掘、整理、传承、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。组建了艺术团,指导和培训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和音乐表演节目。近年来,学校各民族学生参演的节目先后三次蝉联湖南省高校“校园好声音”大赛总冠军。同时,学校尊重各民族在饮食服饰、风俗习惯、文化艺术、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,在学校建筑、景观、路牌、传媒载体建设中注入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元素,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。 三是坚持活动融情,不断营造共学共建共享的氛围。学校按照“每月确定主题,每周确定内容,活动形式不限,督查负责到人”的原则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,组织各族学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演讲比赛、“民族杯”体育运动比赛、“五月的鲜花”合唱比赛等活动。近年来,学校先后有100多名各族学生在省市组织的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建设美丽祖国,建设美丽家乡”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“庆祝建党100周年,永远跟党走”等征文、演讲活动中获奖。
在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大路上,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不断探索,积极作为,不断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,手足情深,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!
|